欢迎进入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官网!
济南计算机学会
通知公告
专家寄语 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专家寄语
激发潜能 刻苦实践 培育信心
2008-09-03 483 返回列表

   第五届齐鲁大学生软件及外语大赛总结

                                   济南计算机学会  徐萌

“齐鲁大学生软件及外语大赛”经历了五年,组织了五届。 “大赛”从第一届有9所院校参加,80多名学生参赛。到今年第五届有32个院校参加,1500多学生参赛。一路走来这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学校参赛热情逐年提高,现在仍然势头不减。这是因为活动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中国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大转变的时代,这个转变过程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有社会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大赛组织者的不懈努力。

大赛的组织者从开始就抱着为软件产业发展培养和选拔人才的目的,因此从比赛项目的设定、比赛命题的设计、比赛过程的安排、评审方式以及对参赛学生提出做好总结的要求,都围绕这个目的不断创新,从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1.今年第五届齐鲁大学生软件及外语大赛,比赛项目有四个,即在计算机及信息专业学生中组织的软件、日语和英语三项比赛,以及在外语专业(日语及英语专业学生)学生中组织的计算机比赛。这样的赛事设计,体现了“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形成了综合性赛事,在国内是少见的。

2.今年软件比赛的命题有12项(第一届和第二届只有一个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和爱好选择,这给参赛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评审方式采取命题老师负责制,命题老师根据课题情况组织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对作品进行评审。

今年比赛开始就建立了新的网站(www.softqilu.com),并及时公布了软件命题,及软件比赛和外语比赛的安排,对课题进行讨论,介绍大赛活动信息,大赛网站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平台。

3.今年3月到5月我们组织上届获奖选手成立了“获奖学生巡回报告团”,到了26所高校去做巡回报告,形成高校学生之间的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许多学校的计算机及信息专业学生看到获奖学生的软件演示,听到外语获奖学生外语演讲,先是震惊,之后又感到这些获奖学生是和自己一样的学生,只是他们提前一年参加了这项活动,他们能做到的,如果自己努力也可以做到。报告会激发起了学生的参赛的激情,报告会后许多学生报名。

报告团的足迹遍布济南市的一些高校,以及青岛、烟台、潍坊、德州、枣庄、聊城等地高校。报告会的听众超过6000多人。真正受益的不仅是高校的听众,报告团的成员也得到了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巡回报告会为他们提供了走出校门走访其它高校的机会,能够在庄严的学术报告厅或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里,讲述自己的参赛体会,演示他们的软件作品和用外语演讲,台下的同学们用尊重、羡慕的眼光仰视着他们,在与台下同学面对面交流时,需要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及时组织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回答,每当真诚语言、坦率的话语讲完之后,会得到台下的认可和掌声。那种感受可能是终身难忘的。组织“巡回报告会”构成了大赛的又一个亮点。

4.利用暑期各个学校都放假的机会,组织了“暑期参赛学生训练营”。让各个参赛学校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交流。今年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举办训练营,有150多名学生参加,训练营期间除了按学生参赛项目请命题老师辅导、组织交流外,还组织学生参观“海尔集团”、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还在训练营中组织了多项文体活动,开阔了学生眼界,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组织这样的训练营活动难度很大,还会有一定风险。但对同学很有益处,几年做下来收获很大,又构成了大赛的另外一个亮点。

5.今年举办了外语的三项比赛(计算机专业学生比赛日语和英语;外语专业学生比赛计算机计算机),分别组织了初赛和复赛,对计算机专业学生针对听力、阅读、和口语进行考核,强调语言沟通和交流能力。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

6.今年软件设计比赛的评审工作做了较大的改革。从9月10号上交作品到11月2号确定比赛结果,经历了近2个月的时间。在上交作品时要求文档齐全(包括技术文档、管理文档和演示文档)。学生上交作品后,老师又返给他们两份其他参赛队的作品让学生评审,并要求写出并按时交回评审意见,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交流。评审老师在审查作品时,有的评审老师把学生叫来答辩,有的在网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给评委老师和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环境。评审期间网上一直对评审情况进行讨论,力争使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7.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我们提倡及时总结,学会反思,培养悟性。通过总结,去分析参赛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即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及问题。找出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教训。学生要把这些经历当成一种资源来对待,并从中悟出来一些东西,悟的过程是重新清理心路的过程,是认识上一次升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悟性非常重要,从中找出自信,找出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大赛进行各个阶段,鼓励学生写出文章放在网上进行交流,大赛结束后组织老师及同学进行总结,并将这些文章编辑成《雏鹰展翅—2007》文集,为今后参赛学生提供了很实际的资料。这也是大赛工作的一个特点。

今年大赛结束后,我们按比赛课题编制专题光盘,介绍优秀作品,提供源代码,为今后参赛者提供参考资料,使大赛过后能不断积累资源。

8.今年大赛的颁奖典礼在济南和青岛两地分别举行,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交通费用的支出,颁奖典礼演示获奖作品,颁发获奖证书,两地举行可以让更多同学参加这个盛会,分享获奖成果和体验参赛带来的快乐!

9.今年NEC软件(济南)公司为齐鲁大学生日语竞赛进行冠名。对大赛活动给予了赞助。训练营期间,派专家给参赛学生辅导,比赛时又参加评审。总经理木田桥龙先生多次参与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了企业与学生的联系。提高了比赛活动的质量。

10.大赛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志愿者的加入。需要各个方面的服务和支持,为此我们在济南高校中成立了“济南大学生计算机协会”,协助大赛组委会组织各个学校的学生参赛,同时锻炼同学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好大赛这个平台,培养各方面人才,在奖项目中设计上,专门设立了“综合奖”,综合奖包括优秀服务(学生)奖;优秀服务(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大赛命题设计创新奖;团体组织奖等等。弘扬奉献精神。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这又是大赛的一个特点。

 

  能上大学是人生的一件幸事。大学的二、三年级又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因为这时期学生已经学到了一些基础和专业知识,也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在年龄上也已经到了可以把握自己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时期参加大赛,得到了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参加大赛就像“爬山”,选择一个课题,认准一个目标,和同学一起“相互搀扶迎着艰难攀登上去”,在参赛过程中会遇到是许多当初没有想到的困难,这时可能要打退堂鼓,也会将自身的一些缺点暴漏出来,这时团队成员会给予帮助,加上竞赛形成的氛围,不断激励学生去克服困难,鼓励学生战胜自我,学生经历了克服困难的过程,经过顽强拼搏终于登到“山顶”。向下“瞭望”,这时会产生“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发现自己竟能爬的如此之“高”,自己是如此之“棒”,好像从原来“混沌的思想”一下变得“清醒”。教育专家说这是“开窍”,这种变化可能从此会改变这个学生的人生轨迹。

归纳起来,举办这样的竞赛活动,旨在高校学生中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出参赛者的潜能,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团队合作精神,利用大赛命题和比赛方式作为导向,引导同学们按软件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方向发展,参赛学生从开始参赛到结束,经历了近10个月的时间,可以动手成功地完成一个软件的设计,实际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并且得到和软件企业接触的机会,促使思考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着手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思考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到毕业时,可以比别的学生更容易就业,极大的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因为高校每年都组织这样的比赛,对低年级大学生会产生一种影响,促使他们萌发参加比赛的愿望,从而达到唤起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在高校中起到选拔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大片的作用。

参加“软件及外语大赛”的学生,只要坚持把比赛过程走下来,无论是否获奖都是胜利者,这里没有失败者。参赛的学生会因经历了这个过程而思想上发生改变,变得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变得会学习、会合作、有了自信。从以往举办的五届大赛情况来看,许多参赛学生确实发生了这种变化,这正是大赛所要追求的。

齐鲁大学生软件及外语大赛虽然做了许多工作,有了不少创新,但是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提高,有待努力,比如大赛活动和企业的合作,今年我们和NEC软件(济南)公司刚有了好的开始,尚待继续深入,要和更多软件公司建立联系,还要做很多工作。我们要把大赛变成“向企业输送人才的桥梁”。要使这项活动办的 “让同学满意,让学校满意,更要让企业满意”,真是任重而道远。

                                                (2007112



二维码
济南计算机学会
电话:0531-88391234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舜华路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