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徐 萌
任克远是“中讯软件集团济南分公司”的一名员工,最近公司派他到日本去,要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这对于这个对日软件外包公司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公司经常派员工赴日工作。但对于任克远这位从高职毕业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机会获得和他四年前参加“济南大学生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第一届)有关,因为他在那次比赛中表现优秀并获了奖。使他在参加“中讯公司”的招聘时,超出一些本科生而被录用。因为他在那次参赛得到了很好地实际锻炼,使他在以后工作中游刃有余,从而取得公司的信任。
从任克远参加的第一届大赛以后,大赛每年都举行,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到第四届获奖学生达340多人。名称也有了改变,改成“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比赛项目从原来“软件设计”一种。又增加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的外语比赛,及外语专业学生参加计算机比赛,它成为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年度性地综合性赛事。大赛整合了社会资源(政府、企业、学校),每年从3月到9月近6个月时间,组织学生软件及外语比赛,其中软件比赛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赛,从几个命题中选择一个题目,从搜集资料开始,然后确定设计方案,克服许多困难,完成设计,写出了几千条语句的源程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软件设计过程,这种经历是一般在校学生很难体验到的。对参加外语比赛的学生,也经历完成对预赛比赛命题的准备,预赛的筛选,再经历暑期针对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要求所组织的专门学习、培训等等。培养成既懂外语又会计算机,成为外包软件企业所需要的“复合性人才”。
在整个大赛组织过程中,组委会吸纳企业参与,共同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力求经过“吸引、激励、培育、交流、竞赛”等方式,发现、选拔出适合从事软件工作的人才,推荐给软件企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吸引和激励”就是大赛组委会组织获奖学生巡回报告团到高校举办报告会,演示获奖作品,面对面交流回答同学各种问题,鼓励同学们参赛;组织参赛学生到齐鲁软件园学术报告厅,参加“参赛学生大会”请领导、专家介绍软件产业发展形势,请企业家介绍软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参观软件企业;组织参赛学生参观“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了解信息化建设在传统产业中所产生的倍增效益。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认识软件产业发展前景,从而转变观念,带着激情、带着追求投入大赛。
“培育、交流、竞赛”就是通过大赛营造一种竞赛的氛围,激发出学生的潜能,通过网站“www.softqilu.com”建立一个平台,使同学、老师,企业家可以相互沟通;通过组织“参赛学生培训营”(利用暑期在海滨城市组织)使参赛的各个院校同学在一起面对面就比赛课题、学习方法、各个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升了参赛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竞赛,可以发现自己长处,也会发现自己不足。因为找到了差距,这就会奋发努力迎头赶上。在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还使得学生认识了软件企业(组织参观企业好企业家对话),了解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也从中发现许多人才。
软件及外语比赛结束之后,大部分优秀学生,优先获得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其中许多人在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了企业。毕业时用不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省出时间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还有一些学生,通过比赛发现了自己差距,找到自己今后努力方向,从而可以选择参加短期培训班或其他方式有针对性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和师创软件工程公司合作,探讨“竞赛与培训”这个课题,这是下一步待做的工作。
算起来参赛学生从开始参赛到毕业,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学生因为参赛可以提前了一年半和软件企业接触。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着手按企业对人才要求思考和安排自己学习,有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因为高校每年都组织这样的比赛,对低年级大学生会产生一种影响,促使他们萌发参加比赛的愿望,从而达到唤起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企业也通过多次参与活动,知道那些学校有他们需要的人才,软件企业需要的人才就会源源不断从学校流向企业。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软件企业的人才,就是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人。具体说是这些人应该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另外企业看重的还有学生的创新激情,沟通与亲和能力,会学习的能力,刻苦、执着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大赛为学生营造起了一个竞争环境,通过命题的引导,几个月的比赛过程使学生得到了实际的锻炼,为了比赛取得好成绩,就要去学习,要从网上学,向老师学,向同学们学,要学会“主动学习”。要赢得胜利,必须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要能超过对手,必须更加顽强拼搏,挖掘自身最大潜能,要去研究竞赛对手,学习竞赛对手。这一些在平时在校学习是难以做到的。比赛中成绩优与差都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标准。优胜者是在实际较量中产生的。因此参赛过程是对参赛选手一次考验,一次洗礼。因此整个比赛过程和氛围,有利于发现人才和选拔人才。
软件产业是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它引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它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最近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业部三部委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在济南建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业园”(CIIIC),在这里要创建世界一流ICT产业集群,这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新创建“环渤海经济区”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在这里蕴育着巨大发展前景。这里已经积聚了许多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他们需要大量人才,其中有许多软件外包企业,他们不缺资金,也不缺市场,就是缺少既懂外语又会计算机的“复合性”人才,出现了有订单,无人来做的情况。人才是这里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山东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在校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校领导考虑的重点。架设这座为软件企业输送人才的“桥梁”是软件企业的需要,是学校的需要,也更是学生的需要。
组织“齐鲁大学生软件及外语大赛”这项活动,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赞许,五年来举办了五届,每一届都有新的提高和发展。在新形势下,大赛在社会各方面支持下,这项活动会越办越好。
(2007,2.6)
附:《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是由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济南市信息产业局主办, 济南计算机学会和齐鲁软件园承办, 山东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和济南软件行业协会协办,共同合作组织的一个公益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