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官网!
济南计算机学会
通知公告
专家寄语 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专家寄语
我与“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
2008-09-03 472 返回列表

徐  萌

 

组织大赛活动的目标是要让参赛的学生满意、要让学校满意,另外还要让企业满意,努力做到让社会各方面都满意,这是我组织这项活动的追求。

对参赛学生来说,整个比赛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参赛过程中一步步得到锻炼,只要你认真参与进来,不管最后是否获奖,都会得到收获。

这些经过大赛活动锻炼的学生,有的就业了,有的考取了研究生……无论他们走到那里,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他们会用行动证明大赛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缘起一次课程设计

退休之后我曾受朋友之约搞了一段高职教育,期间在2002年,我发现一名二年级学生在程序设计中,设计出了“五子棋软件”,可以实现软件和软件间的对弈,从而比出高低。这引发了我举办大学生软件设计比赛的思想。这个想法得到了济南市科协的支持。在济南计算机学会和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组织举办了第一届“济南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并取得了成功。参赛学生设计出了非常优秀的软件,超出命题老师和评审专家的想象。这反映出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给了老师们很大鼓舞,也得到社会普遍的好评。从此这项活动就延续了下去,我也放弃其他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赛策划和组织工作中。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比赛项目和参加学校一年比一年增多,现正在筹办第四届。第四届大赛包括了四项赛事:计算机软件比赛、计算机专业英语比赛、计算机专业日语比赛、日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比赛。大赛主要面向山东高校计算机及信息专业在校学生,已经成为一项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综合性赛事。

二、组织大赛活动的理念和追求

我国教育目前仍存在着一元化倾向,人们习惯以考试成绩好坏评估学生,导致学生对分数过分追求。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由此在学生中引发出许多负面影响,学生的潜质得不到发挥,企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挖掘和培养。在学生中也存在盲目追求学历的现象,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学生毕业后遇到就业困难。我们组织这项活动,就是希望借助“大赛”这个平台,依托齐鲁软件园,为迅速发展的软件企业培养和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几年的实践加深了我对组织这项活动的认识,我把它总结为有三条:

第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掘自身潜能的平台。通过参赛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精神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展现自身的才干,使学生找到自信。山东轻工业学院江鹏同学参赛之后说:“从这次经历中得到的收获是终生受益的。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内心都藏着沉睡的巨人,他的名字叫‘潜能’。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所幸,在那次比赛中,我发现了自我,发现我能行。当时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他这种感觉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第二,促进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开放和交流是发展的前提。搞大赛活动不只是为了去评出获奖名次,更是为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大赛组委会不惜花大力气组织巡回报告会、组织参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组织参赛学生夏令营、建设大赛专题网站等活动,努力促进各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参赛各校条件不同,放在一个平台上竞争、自然显示出差距,这会激发出学生内在的一种力量,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钊清同学说:“我们理科同学,喜欢自己闷头钻研问题,交流不够,所以交流是我们的一个瓶颈。而‘交流’恰恰是竞赛的灵魂。”中国石油大学段信义同学说:“团队精神是任何比赛是否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队几个人要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切勿自己只管自己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只有大家一起讨论才有可能把问题搞清楚。”我们组织一些活动,希望学生不但和本校同学交流,还和外校同学交流,从中发现差异,引起自身变化,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学生的成长甚至对学校改善学生管理工作都有积极意义。

第三,促进学校及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大赛期间,我们组织参赛学生参观齐鲁软件园、与企业家对话等活动,请企业参与命题、培训、评审以及为参赛队冠名等,促成学校与企业建立人才对接的渠道,为企业输送需要的人才。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徐群主任说:“企业就是想通过大赛为公司选拔合适的人才为己所用,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通过大赛促进高校的教育更能贴近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使高校培养出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让企业从中受益。”今年的第四届大赛中,我们特别组织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比赛日语,组织日语专业学生比赛计算机,就是为对日外包软件企业培训和选拔复合性人才,满足这些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组织大赛活动的目标是要让参赛的学生满意、要让学校满意,另外还要让企业满意,努力做到让社会各方面都满意,这是我组织这项活动的追求。

山东大学邵斌同学说:“自己从大赛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得到的收获,真的是怎么说也说不尽,这中间有技术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尤其是那许多技术外的收获真的是没法用言语来表达和形容。这样的一个大赛给了许多同学以很大的收获和希望。参赛半年多的时间,我觉得是我大学三年多的时间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一段时间,我从中不但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而且自己的心灵也不知有多少次被感动的浪花撞击。”

邵斌的感受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三、认定目标,形成特色

几年来,大赛一步一步走来,不断积累经验,已经形成了组织大赛活动的框架和流程,也初步形成了活动自身的特色。我把它归结为六个主要环节。

(1)准备阶段。整合社会资源,联系一批热心服务于大赛的专家和企业,共同筹划大赛的比赛项目、组织专家命题,筹集大赛需要的经费。

(2)发动和报名阶段。组织获奖学生巡回报告团,到各高校与在校学生交流,激发出学生的激情和参与竞赛热情。今年组织了19场报告会,有5000多名同学参加,形成了大赛活动第一个高潮。

(3)学习和准备阶段。在齐鲁软件园组织参赛学生大会,请专家和企业家与参赛学生对话,组织参观企业信息化建设,让学生了解信息产业的美好前景,带着一种使命感参加大赛,开始一个新的历程,形成大赛活动第二个高潮。之后利用大赛网站,给参赛学生提供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和学习环境。

(4)交流和攻坚阶段。组织夏令营活动,让各高校参赛学生聚集一起,互相学习和交流。让他们结识许多朋友,开阔自身眼界,并看到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不足,使他们下决心利用暑期的时间大干一场。这形成大赛活动第三个高潮。

(5)预赛和决赛阶段。组织参赛选手在预赛和决赛中面对面竞争,决出优劣,感受竞争的残酷性和成功的快乐。这是大赛活动第四个高潮。

(6)总结和颁奖阶段。组织参赛学生撰写文章,编辑印刷登载参赛学生的收获和体会的《雏鹰展翅200X 》文集。它既是参赛学生的总结,又是下一届参赛学生的参考书。举办颁奖大会,邀请有关领导向获奖学校和学生颁奖,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和顽强拼搏得到了承认,从中得到无可替代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人生的新起点。这是大赛活动最后一个高潮。

对参赛学生来说,整个比赛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参赛过程中一步步得到锻炼,只要你认真参与进来,不管最后是否获奖,都会得到收获。

四、困难和希望同在

组织这样活动有许多困难,首先是经费不足。企业赞助部分是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但目前还不能及时到位,只能一边搞活动,一边想法筹集资金。经费另一来源是收取学生的报名费,这部分收入只能占整个活动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些钱多数由学校支付,学校出资要看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看能否能让学生受益。我们没有权力下发红头文件让学校参加,因此这部分资金也无法确定。在资金不足情况下,要把活动正常运转起来,面对的压力是很大的。

第二个困难是人力不足。因为资金的拮据,组委会没有能力聘用专职人员。随着大赛活动项目增多、参赛学生增多,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工作必须组织老师和学生以志愿者方式完成,要处处突出这项活动的公益性内涵,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大赛活动服务。但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愿意支持大赛的活动,但是当在时间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爱莫能助。这就要求扩大联系范围,提前有所准备。更要求我以身作则,处处起带头作用,这样做才能有说服力。为让大赛活动这个链条正常运转起来,我必须及时解决许多突然出现的问题,有时困难非常多,伤透了脑筋。

几年来,这项工作得到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大赛主办单位——济南市科协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拿出资金支持。领导对我的工作十分信任,给我一个很宽松的工作环境,及时帮助我协调和解决困难问题。另外也得到了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的全力合作,只要我提出来问题,他们都全力配合,今年他们专门派出了一位同志参与大赛组织工作,这极大减低了我的压力。我们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搭建学校和软件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这项工作已日益见到成效,我们正努力将大赛活动做成齐鲁软件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

再就是得到了各高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热情支持。从这几年发展看,参赛学校一年多过一年,一批批优秀学生从大赛活动中走出来,到企业、到学校和社会,成为栋梁之才。我们还成立了历届获奖学生“联谊会”,和他们保持联系。获奖学生联谊会会长孙衍华说:“作为联谊会的会长,我真诚希望大家不仅能在参加大赛的这段时间里交流学习,更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学习交流,让大赛贯穿你一生,鼓励你一生。”她还说:“大赛后我能保送到中科院,在研究生学习中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导师分配的项目,很大方面都要归功于大赛的磨练。”

这些经过大赛活动锻炼的学生,有的就业了,有的考取了研究生。他们大多是山东人,根在这里,他们会一直关注这里的软件产业发展,无论他们走到那里,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他们会用行动证明大赛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诞生在我国软件产业飞速发展的年代,时代必然会造就它光辉的未来,我有幸和它结缘,我会继续用我的诚心和汗水去培育它。

 2006年6月26日

 

[徐萌,济南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二维码
济南计算机学会
电话:0531-88391234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舜华路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