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2006年写的,仅供参考。
分享成功,分享快乐
写在16场报告会之后
济南计算机学会(山东大学)徐萌
第一届软件及外语大赛之后,我们创造了一种宣传大赛的方法,组织“获奖学生巡回报告团”到高校去做巡回报告,这方式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受到高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后来知道在以后几届获奖学生中,很多学生是听了报告后才激发起了热情才报名参赛的。我们还发现真正受益的不仅是高校的听众,报告团的成员更是得到了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巡回报告会为他们提供了走出校门走访其它高校的机会,而且能够庄严的学术报告厅或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里,演示他们的软件作品和用外语演讲,台下的同学们用尊重、羡慕的眼光仰视着他们,在与台下同学面对面交流时,需要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及时组织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回答,每当真诚语言、坦率的话语讲完之后,会得到台下的认可和掌声。那种感受可能是终身难忘的。
在今年组织的16场报告会中,我除了因为腿疼没有去青岛外,其他12场报告会我都参加了。因为在巡回报告会上学生是主角,我可以清闲的坐在台下欣赏学生的表现,这是一种享受。不时也会站起来补充点什么。但不会喧宾夺主,我摆正了自己当配角的位置,这样在整个巡回报告会中我都会轻松的坐在下面,分享学生的成功,也分享学生的快乐。
一 巡回报告会第一站山东交通学院
选择山东交通学院作为第一站,是因为这个学校在第三届大赛中表现的特别优秀。从领导到学生都对这项工作都很重视。他们的学术报告厅宽敞、明亮,而且音响效果特别好。因为是第一次报告会,所以把济南大学生计算机协会的理事们也都请来,一起参加这场报告会,希望他们从中学习组织报告会的经验,好在下一步在自己学校进行时效仿。当这个安排确定后,突然接到学校方面的要求,希望我们把报告会安排在长清新校区,为一年级同学做报告。启发那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开拓学生的眼界。这个安排反映了学校对报告会的重视,我们尊重学校意见,愿意把大赛和学校工作有机配合,所以欣然答应了。他们租了一辆大客车把报告团和高校理事们送去、接来。这次活动也使我们有机会目睹了长清大学城的风貌。
这次报告会第一次采用了双主持人形式,一位主持人讲普通话,另一位用日语(日语大赛获奖选手)。展现了“软件及外语大赛”的独特风采。整个报告会气氛热烈。学生问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和大赛不沾边的问题,报告团的成员都做了很恰当的回答。
二 报告团同高职学院学生交流
巡回报告会第二第三站在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和济南铁道职业学院进行。主持报告会的主持人有两位,一位讲普通话,另一位讲英语。
高校参加软件设计大赛的参赛学生,他们大多都是大三的学生,他们到大三时专业基础课大部分都开过了,参赛时有了一定专业基础,但是对于高职参赛学生(学制三年),参赛学生都是大二的学生,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但是这两所院校的学生在第三届大赛中,表现的特别优秀,不畏强手、刻苦努力,整个暑期留校苦干,在学校老师帮助下,两个院校都有一个参赛队,分别在不同项目中获取得了一等奖,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各自学校里震动都很大,说明高职学生有实力完全可以和所有高校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这对高职院校低年级学生鼓舞很大,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现在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参加下一届大赛,因此在这两所院校参加巡回报告会的人数很多,会场也很活跃。我看到这些。有种说不出地快乐。这不正是我们组织大赛所希望的那样吗?学校的领导在报告会上也一再向我表示:感谢大赛给他们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今后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赛活动。
三 报告会在财政学院和经济学院举行
巡回报告会第4站是山东财政学院,第13站是山东经济学院,我突出感觉这两个学校领导对大赛的重视。财经学院第一届大赛时就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之后两年成绩平平,这次来学院做巡回报告还是第一次。我们来到学校国际学术报告厅,这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报告厅,计算机学院高克林书记早就等在这里,热情的欢迎我们,报告厅里面座无虚席。两名主持人,一个讲普通话,另一个讲日语。这是第二次在巡回报告会上用日语报幕。报告会还邀请了财院毕业生戴永强先生,他现任元成创新公司的经理,会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了话,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赛,培养创新精神,并谈了对日外包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巡回报告会邀请企业家一起参与,这是一个很好方式。以后我们应学习这种做法。
在经济学院的巡回的报告会,院系许多领导都参加了,反应对这项活动重视,他们在报告会上向同学们表示,要为参赛学生提供实验室、报销报名费等,积极鼓励学生参赛。我们相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经济学院的参赛学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四 巡回报告会来到了在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山东高校的最高学府。,在学校里组织的比赛活动比较多,其中不乏很多全国性的比赛,因此学生对“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表现的很平淡,去年组织的巡回报告会学生到会人数不多。为此这次活动我们提醒山东大学的学生干部要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好这第10站巡回报告会活动。他们很负责任的做了很多工作,报告会如期在齐鲁软件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大厅坐满了学生。报告会上,安排到我讲话的时候,我说:山东大学的学生应有的使命感,“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因为有“齐鲁”二字的原因,山东大学要起到带头作用。山东大学在山东具有别的学校所没有的地位和荣誉,同时也负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对于这一点山大的学生责无旁贷。。。。
报告团的外校学生对于自己能够站在山大学术报告厅的讲台上演讲,心情都特别激动,他们事先做了认真准备,演示和演讲不时获得热烈的掌声。山大学生的提问比较深刻,成串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报告团的成员也都给以恰当的回答。我很欣赏同学们的对话。我看到山东大学的学生有较高的素质,也感到报告团成员自身水平也在提高。
五 别有风格的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位处济南市东郊,我过去从来没有去过。这次我坐公共汽车前往,学生老远到车站接我,热情的替我拿提包,还特别租了一辆面的送我进学校,这一切让我感动。学校傍山而建气势不凡,校园本身的建筑就是一本教科书,在这里上学习的学生会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这个学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美丽的校园,更是计算机学院领导对大赛的重视,学院现在就开始组织教师报名,建立一支指导教师的队伍,然后组织学生报名,只要学生完成比赛课题的设计不管是否得奖,学院一律报销报名费。学院安排实验室供参赛学生使用。在报告会上院长及书记都明确表态,要通过大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特长,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在这里我感到我们做的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
六 巡回报告会第11站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是很有实力的学校,以往几届大赛成绩波动很大,听说三年级学生忙于考研,二年级参赛学生才参加大赛。第三届大赛中二年级的参赛学生成绩不错。,
济南大学的大学生计算机协会的理事们很负责任,事先考察了几个学校组织巡回报告会的情况,对这次活动做了精心安排,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加报告会,把报告会安排在晚上,这样可以有更多的同学参加。晚六点半开会,曲守宁院长到会并讲话,曲院长是济南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是大赛的积极策划者、参与者、支持者。我们这项活动之所以一届届搞下来,遇到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是因为有许多像曲院长这样的领导参与和带头。
报告会上济南大学的软件获奖学生演示了软件,英语获奖学生用英语作了演讲,都有很好的表现。给到会学生以信心,山东大学同学,济南铁道职业学院同学都参与了交流。报告会一直开到9点才结束。济南大学的几个同学热情的送我到汽车站让我上车后才回去。回家路上我要转一次车。到家已经十点多了。虽然身体有点累,但是精神很充实。
七 再赴长清大学城
山东师范大学及山东轻工业学院参赛学生都在长清新校区。因此巡回报告会第14场和15场安排在长清,日期定在周六。上午去山师大,下午去轻工院。
4月1号早上,报告团成员7:00赶到山师大校门口集合,乘学校班车去长清。虽然是周六,但山师大老师乘车去长清新校区的还是不少。大客车全都坐满了。
山师大与山轻工的新校区都是那么宽敞、漂亮。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都很有气派。报告会在新建设的报告厅举行。
因为今天在各高校同时举行计算机等级考试,所以学校的院、系领导都去监考,没有能参加报告会。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们希望领导出面并不是出于面子上好看,而是为了今后大赛活动的开展。学生一旦参赛,方方面面都需要领导的支持,比如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实验室及计算机设备、大赛活动费用补助等等。过去许多高校的参赛学生成绩不理想,其中分析原因,大多数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在这关键时刻给一点帮助,可能会有另一种结果。
领导参加了报告会,亲自目睹学生的软件演示和倾听学生的外语演讲,当看到自己学生出色的演示,自然会为本校优秀学生表现产生欣慰和感激。而当看的外校学生精彩的表现,特别是发现本校学生和外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时,同样也会产生焦虑和不安。这些都会在领导心里上和情感上发生变化,有这种变化为基础,以后请他帮助大赛解决问题时,会有共同语言,办事就方便多了。
长清大学城有三所学校参赛,他们远离市区参加活动相对有些不便,组织大赛活动时,考虑到这种情况,应做一些特殊安排。
八 巡回报告会到了潍坊和聊城
巡回报告会第12场16场分别在潍坊学院(包括山东经贸学院学生)和聊城职业学院举行。去年他们都组织学生参加了大赛,特别潍坊学院参赛学生,第一次参赛就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今年巡回报告会第12场和15场安排去这两所学校。
这两所学院对报告团的到来,都非常重视,报告团到来之前他们做了认真的准备。计算机系的领导和部分学生一直陪同报告团的人员,相互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报告会上获奖学生的软件演示及外语演讲让同学们感到新鲜和敬佩。不时会场爆发热烈掌声,在对话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他们关心的问题。报告团的学生都做了回答。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还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学生座谈会,报告团成员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由于没有老师参加,学生们之间的交谈变得更放松、更投入,谈的十分亲切。他们之间很快成了好朋友。今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让学生住一天,让他们之间有更多交流机会。
九 从青岛之行看精神
组织大赛活动,必要的经费支持是很重要的。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经费支持体系。在今年活动经费还没有落实的前提下,组织去青岛做巡回报告活动,我们主要考虑是如何节省经费,因为这次青岛之行是所有报告会中花费最大的一次。为此做了精心的设计。
巡回报告团要去青岛四个学校,其中两个在青岛市里,两个在黄岛,我们安排周五、六用两天的时间来完成,周日返回。报告团成员有三位老师,六位学生(来自3个学校),共9个人。每个人都有明确任务,各负其责。还要附带联系暑期“参赛学生夏令营”活动安排的事宜。报告团所有成员(包括老师)都没有任何补助。
青岛之行的主要花费如下:来回火车票864元,住宿费900元,公共汽车费和过胶州湾乘船费来回共168元。三天之中我们只安排两顿饭,花了不到2百元,报告团九人全程花费仅两千余元。公布这些数字是想说明,我们使用经费是慎重的,只有让募集到的资金全都用到正处。人家才会的继续支持我们。
人们常用“投入和产出比”来描述一项工作的好坏。青岛之行三天内做了那么多工作,产出是高的,在投入上又是精打细算尽量节省,不多花一分钱。这体现了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
其实青岛之行表现的精神在大赛组织过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正是由于组织工作中贯串了这种精神,才使得这项工作在艰难的条件下,能一步步走过来。并越办越好。
十 把巡回报告会的影响从点拓宽到面
在31天里,组织了16场报告会,听众达四千人。这只能说是个“点”。还不能说是“面”。我们希望这项在活动在学生中产生“选择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大片”的效果。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把巡回报告会在各地的活动情况,在网上用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宣传出去。起到“面”的效果。
所以,每次巡回报告会结束之后,就把报告会的情况再配有照片放到网上www.jcf.gov.cn。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报告团的成员及时把他们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放在网上和大家分享。刘晓强写的《做最好的自己》,王琪写的《由“感”而发》,王占永 写的《成长》《我们的收获,我们的感动》,胡乃心写的《我站到了山东大学的讲坛上》等等。这些文章我都看了,他们用最质朴语言、最美好的语句,诉说自己内心的变化和思想上的提高。我为之感动,作为一名老师,我把他们的进步看作是对我最高的奖赏。所以经历这些报告会,我分享他们成功,我分享他们快乐!
(2006,4,10)